2015年1月9日 星期五

農村再生的感觸 2

 農村再生對我有很多意義,因為農村再生我走過台灣很多的社區,增加許多的見聞,也因為農村再生而到日本考察,在日本看了農會,水利會,廢校活化轉型,市民農園,也看了農夫市集跟道之驛,還有休閒農業的發展與我最想看的里山倡議。回到台灣也針對農村再生提供了許多建議與感想。
       農村再生談的是生產,生活,生態,這幾年下來,我看不見成果,所有成果幾乎都是假象,先談生產好了,只會一年浪費個十幾二十億辦理產業活化,這都是吃吃喝喝的活動,誰可以告訴我,幫忙農村社區的居民提高多少農民所得,銷售通路有沒有改變,農村的產業還是被控制在盤商與果菜市場之中,農夫市集,要的是有外來人到的觀光地區,也不適合所有農村都適合,甚至到現在,超過百分之九十的農再社區,連販售在地的農特產品的點都沒有。如果每年十幾億的產業活化能設立道之驛,幫忙農再社區成立銷售通路,創造更多農民的收益,這才是生產的內涵。通路,通路,還是通路,這才是農村社區產業的未來。
       再來談生活好了,因為受限於農發條例的原因,幾乎所有東西都很難執行,所以就有很多拉皮彩繪的東西出現,現在的環保已經不彩繪了,因為汙染空氣,而且沒有多久時間就會斑駁,但農再社區到處在彩繪,而且彩繪是沒有文化跟內涵,跟社區是沒有關係,有很多社區是彩繪日本卡通漫畫,還有社區甚至彩繪圓仔,這些跟台灣,甚至跟社區有何關係,社區需要這些嗎?
最後在談生態好了,社區的生物是多樣性的,不論在山區或是平原,都有各式各樣的物種生活著,社區的生態是要從根做起,先做好調查,環境棲地的維護,物種數量才會增加,不是在社區蓋個螢火蟲復育屋,然後去別的地方抓來復育屋放置,就是螢火蟲復育,也是生態保育了。
台灣人好面子,從來都是假象,成果只是種自我感覺良好,日本廢校空間活化,我們到訪時,官員簡報到最後,會說因為到客率太低而結束營業不久,未來會思考再出發,但台灣的官員,誰會說自己做的有問題,做的不夠好,這是農再,甚至政府每個部門的盲點,也祈盼政府能調整心態,為這塊土地都用點心。
      在日本的農村社區其實不是社造,不是再生,而是人心的成長,我在琵琶湖畔看到湖邊的湖水是清澈見底,毫無汙染,因為早在三十幾年前當地婦女就為了保護琵琶湖水,自發性發起不用化學清潔用品,最後成為法律,台灣要走的路還很長遠,唯有人心改變,質能提升,這樣台灣的社造與農村再生才能成功。台灣人不是只會笑對岸的人民的質差,而要深切反省自己,這樣台灣才會更進步。






 ·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