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每個社區每年都會有許多的活動,但感覺上就是為了辦活動二辦活動。社造成果展,跳蚤市場,晚會聯誼,產業活化,這樣的活動一波接一波,全台灣一年有幾萬場類似的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幫社區什麼?改變社區什麼?
我不喜歡所謂的成果展,真的懂社區的人,那些成果展幾乎只是表像,沒有多少實質的內涵,而跳蚤市場,真的是環保活動嗎?老實說,我看過的社區也真的是做表像,只是為了計劃核銷。而晚會活動,也都是吃吃喝喝,熱鬧過了,好像就沒事了,一切歸於平淡。產業活化的活動,看不到商機,看不見農民的未來,也看不到社區的未來。
很多人跟我這樣說,活動是為了讓社區擾動,然後可以讓社區居民有向心力,然後可以凝結共識,創造出社區美好的未來,但事實上如此嗎?一樣的活動一直辦,社區的人一樣無感,只是少數人為了呈現自我,讓自己跟社區出名,但出名之後,又能怎樣,更好嗎?還是只有虛幻的,不切實際的自我安慰,我存疑?
農村社區跟都會的社區是不同的,都會的社區,人多有很多的商業行為,但農村社區又如何?只有人口外流,只有老農,守護著自己的田園,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重複的在做他們熟悉的農耕生活。他們擔心的是他們農作收成之後是否有人買,能不能賣個好價錢,可以安穩的過日子。
但以現在的管銷系統,價格的高低與否,是盤商聯合壟斷,前幾天看報紙說,菜農又血本無歸,這是誰照成的,我們在菜市場的菜還是很貴。誰在吸食農民的心血,誰又在縱容幫助這些人去壓榨農民,政府補助了許多的果菜市場跟集貨場,幾乎都變成私人企業,然後去聯合壓榨農民。
農村再生每年有很多錢補助社區做產業活化,我去過的農村社區,整個社區只有一間雜貨店,連個小麵攤都沒有,每個人都是種稻與菜,在一個荒涼的村莊,辦理的產業活化,我不知道這社區可以拿什麼作物出來活化,又有誰會來參加這社區的活動,到最後就是村里面的聚會一樣, 農產品還是沒有出路,也沒有附加價值的提升,農民沒有任何人可以因為這活動增加收入。
二年前我參加了日本考察行程,看了道之驛,農夫市集,農會與水利會,還看到休閒農業的運作,在日本,產品的價值是農民去認定,所有銷售管道都只有收取管銷費用,回來之後,我曾經建議過,台灣有許多有名的樣板社區,是不是可以輔導社區的產業,能從一級提升到二級甚至三級產業,創立社區的產業品牌,然後在很多知名社區設置一個銷售中心,這樣才會增加農民與社區的收入,農民會更用心去種出優質的農產品,社區也會樂於協助其他社區產品的銷售,更可以讓遊客或在地的居民,可以一次購足全台優良的農產品,或許我人微言輕,二年過去了,農村一樣還是在嘉年華會,一樣沒有內涵,農民一樣是最弱勢的一群人。
每天在臉書看著農村社區朋友在推銷農民的農產品,心裡都有種無名的痛,政府明明有許多資源可以幫忙卻沒有作為,只是要虛有的成果,社區可以成為另一種通路,可以是資訊跟銷售的平台,可以活化農村產業的通路,增加農民的收入,讓農民是有尊嚴快樂的,未來才會有更多年輕人返鄉,農村才會有未來,我多麼希望日本的滅村問題,未來不要讓我們去面對。農村的未來需要大家一起去關心,如何活化農村發展更是未來的課題,我衷心盼望未來的農村是有品味的,農村是美好的,農村那怕沒有遊客的到來都不會減少農村的美,農民的生活,讓未來的農村社區是有尊嚴與活路。
我不喜歡所謂的成果展,真的懂社區的人,那些成果展幾乎只是表像,沒有多少實質的內涵,而跳蚤市場,真的是環保活動嗎?老實說,我看過的社區也真的是做表像,只是為了計劃核銷。而晚會活動,也都是吃吃喝喝,熱鬧過了,好像就沒事了,一切歸於平淡。產業活化的活動,看不到商機,看不見農民的未來,也看不到社區的未來。
很多人跟我這樣說,活動是為了讓社區擾動,然後可以讓社區居民有向心力,然後可以凝結共識,創造出社區美好的未來,但事實上如此嗎?一樣的活動一直辦,社區的人一樣無感,只是少數人為了呈現自我,讓自己跟社區出名,但出名之後,又能怎樣,更好嗎?還是只有虛幻的,不切實際的自我安慰,我存疑?
農村社區跟都會的社區是不同的,都會的社區,人多有很多的商業行為,但農村社區又如何?只有人口外流,只有老農,守護著自己的田園,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重複的在做他們熟悉的農耕生活。他們擔心的是他們農作收成之後是否有人買,能不能賣個好價錢,可以安穩的過日子。
但以現在的管銷系統,價格的高低與否,是盤商聯合壟斷,前幾天看報紙說,菜農又血本無歸,這是誰照成的,我們在菜市場的菜還是很貴。誰在吸食農民的心血,誰又在縱容幫助這些人去壓榨農民,政府補助了許多的果菜市場跟集貨場,幾乎都變成私人企業,然後去聯合壓榨農民。
農村再生每年有很多錢補助社區做產業活化,我去過的農村社區,整個社區只有一間雜貨店,連個小麵攤都沒有,每個人都是種稻與菜,在一個荒涼的村莊,辦理的產業活化,我不知道這社區可以拿什麼作物出來活化,又有誰會來參加這社區的活動,到最後就是村里面的聚會一樣, 農產品還是沒有出路,也沒有附加價值的提升,農民沒有任何人可以因為這活動增加收入。
二年前我參加了日本考察行程,看了道之驛,農夫市集,農會與水利會,還看到休閒農業的運作,在日本,產品的價值是農民去認定,所有銷售管道都只有收取管銷費用,回來之後,我曾經建議過,台灣有許多有名的樣板社區,是不是可以輔導社區的產業,能從一級提升到二級甚至三級產業,創立社區的產業品牌,然後在很多知名社區設置一個銷售中心,這樣才會增加農民與社區的收入,農民會更用心去種出優質的農產品,社區也會樂於協助其他社區產品的銷售,更可以讓遊客或在地的居民,可以一次購足全台優良的農產品,或許我人微言輕,二年過去了,農村一樣還是在嘉年華會,一樣沒有內涵,農民一樣是最弱勢的一群人。
每天在臉書看著農村社區朋友在推銷農民的農產品,心裡都有種無名的痛,政府明明有許多資源可以幫忙卻沒有作為,只是要虛有的成果,社區可以成為另一種通路,可以是資訊跟銷售的平台,可以活化農村產業的通路,增加農民的收入,讓農民是有尊嚴快樂的,未來才會有更多年輕人返鄉,農村才會有未來,我多麼希望日本的滅村問題,未來不要讓我們去面對。農村的未來需要大家一起去關心,如何活化農村發展更是未來的課題,我衷心盼望未來的農村是有品味的,農村是美好的,農村那怕沒有遊客的到來都不會減少農村的美,農民的生活,讓未來的農村社區是有尊嚴與活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