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坐西朝東,所以時常就會被太陽曬到屁股,醒來走出大門,就看到面對我家的小山。對這座開始比較有印象時應該是國小三四年級時候,那時每年的某一天都要登高祝壽,然後在山上分壽桃,當然最重要的是第二天補假一天不用上課。
九二一地震前,回到故鄉附近的斗六上班,在災後的重建過程中,只要休假日都會到這山頂上從事水土保持重建工作。家對面的小山不高,海拔只有1304公尺,比不台灣的百岳,與世界名山差距更大。但大尖山在台灣的歷史中也是相當有名,早在清乾隆三十三年(西元1768年),縣令李准的漢番界碑上,就有以大尖山蟾蜍嶺為界,山前屬民,山後屬番,不得越界。而大尖山也在日治時期設置一等三角由陸軍的「陸地測量部」於明治42年 (1909年點,後延續迄今。
在九二一重建過程中,去了許多許多次山頂,那時候的山頂還是充滿自然的美,幾乎沒有什麼人工施作的痕跡,唯一有最早期的一等三角點標誌與白鐵做的一等衛星定位控制點,海把1304公尺,就靜靜的貼在山頂上,不像現在,太多的人工設施,甚至還做個跟墓碑很像的東西,我也很疑問,明明內政部把一等衛星控制點歸於本縣的古坑鄉,為何還說是嘉義縣境。
因為是一等三角點,所以視野良好,天氣好時可以俯覽整個嘉南平原與彰化縣,也可以遠眺玉山與前鋒等多座百岳。
自己對故鄉的土地還是知道的太少,未來應該更努力去了解這塊的土地歷史文化與自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