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馬最早的記錄應該是三國時代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而來,主要是靠這運送糧草,後來演變在山區搬運搬運砍伐的木材,所以稱之為木馬。而華山屬於淺山,漢人移入甚早,早在清乾隆時代已經有官員治理,所以木材早就銳減,但華山地區發展出全台灣手工造紙的重鎮,砍伐的竹子需截斷成固定尺寸,然後剖開捆綁成一束束,浸泡於石灰池中,讓纖維軟化,所以有使用一種稱為柴馬的運輸工具,一個人一次可以抬三四捆已經剖好的竹子,運送到浸泡池中。
雲林的石壁山區,海拔約一千三百公尺到一千七百公尺之間,而木馬古道則約在一千五百公尺左右,當地社區為發展觀光,重新整理了木馬古道,也在古道口營造了四個小小的生態池,並蓋了座竹炭窯。
如果熱愛生態,小小的生態池是不錯的觀察熱點,在那裡基本就有一般中高海拔的泰雅晏蜓,黃基青蜓與青紋絲蟌,當然一般常見的普蜓也不少,每個生態池完全沒有水泥化,只有池與池之間的水路有點石頭的鋪設,算是很好的生態環境,池中台灣馬口魚也不少,盤古蟾蜍也很可愛,只要用心觀察,就會有不同的收獲。
而木馬古道全長二公里多,坡度不大,適合親子散步,入口處孟宗竹林比較稀疏,植物也比較多,野生的百香果苗不少,可惜未能見到大顆的百香果,而秋海堂也不少,因為沒有住家,很難找到水源,建議自己隨身帶水與口糧,當然也可以利用秋海堂的花與莖解渴,鳥況也甚佳,生物多樣性還不錯。
沿途還有許多竹炭窯的遺跡,大小不一,但都是靠近古道旁邊,以利孟宗竹悶燒成竹炭時,容易搬運,從遺跡來看,跟入口處的竹炭窯略顯不同,比較是簡單型式,當初做竹炭除了自己使用也提供買賣,賺取經濟來源,而入口處的是為發展觀光導覽解說之用,不能相提並論。
中徒有賞景臺,可以俯視石壁聚落與山下風光,如果雲霧襲來,就宛如神仙般的在雲端中意境。那區可以看到蝴蝶飛舞與泰雅晏蜓。接著繼續走,因為孟宗竹過密,草木已少,但有機會看到山豬與藍腹鷳,最後就到達所謂的天空之橋步道。
天空之橋步道約一百多公尺,主要架設在台灣杉上面,採用在地的台灣杉建成,可惜的是走完之後就必須回程,雖然已到陵線旁,但無任何設施可以俯瞰山下風光,與休息談天的地方殊為可惜。
當然如果有時間,附近還有漂亮的九穹神木可以到訪,如果體力精神都很好,還可以嘗試石壁山與嘉南雲南,但山區容易起濃霧跟下雨,還是需要注意天氣狀況,因為地處山區,生物也多,請小心慢行,給自己與生物一條平安回家的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