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7日 星期五

愛溪 護溪 還給溪流自然的樣貌




水是維持地球上所有生命的三大要素之一(三大要素其二為陽光及空氣),乾淨的水更是生命得以永續存活的要件。生活在溪河裏的生物,依其生物特性,適應的水域環境各不相同,上中下游的河段因此存活不同的生物物種。台灣地勢山高水急,上游溪流水量小、水溫低、水中溶氧量高、水質清澈,是櫻花鉤吻鮭、山椒魚等生物活動的水域。中游河段河寬變廣、水流量大、深潭多,常見粗首鱲、馬口魚、台灣鏟頜魚及河烏、小剪尾、鉛色水鶇等溪流鳥類棲息。下游河面更加寬廣、水流趨緩、泥沙量大,加上畜牧業及工廠排放廢污水,造成優養化、重金屬及化學污染嚴重,河水污濁髒臭。適合生存的生物極少,只有外來種的吳郭魚、琵琶鼠可以存活其中。
華山地區內有兩條溪流-華山溪及嵙角溪,分別發源自海拔1300公尺及1278公尺的大尖山、二尖山,是屬於雲林縣北港溪的上游支流。921地震及桃芝、納莉風災造成本區嚴重土石流災情,改變原來溪流的流向,崩塌沖刷結果造成溪中巨大石塊堆積,原本自然的植被遭沖刷,河床嚴重破壞,整個溪流遭受巨大的災變,生態完全改觀。經過10年的休養生息,華山溪人工整治成效顯著,多樣工程建設其中,溪流水泥化嚴重。反之嵙角溪雖也經過整治,但採生態工程工法,溪邊兩側護岸直接採用溪中的大石塊堆砌,河床不施水泥與鋼筋構造物,且因河床較窄、植被覆蓋度高,仍屬於比較自然的生態溪流。
歷經災變後,華山人思索產業轉型發展咖啡產業,透過公部門的大力協助,近幾年來餐廳、民宿業大量成長,廚房後端的廢污水排放未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到溪流中,造成溪中有機物大量沉積,水質優養化、藻類滋生。夏季雨期溪流水量大時可將有機汙染物直接衝到下游,冬季枯水期就明顯可見水潭中藻類滋生發臭。加上老一輩居民習慣將家中垃圾、廢棄物丟棄溪中,造成廢棄物污染水質,這是目前本社區內溪流水域環境所面臨的問題。
華山社區發展協會為推展華山成為環保社區,推動溪流生態旅遊,將透過98年富麗新農村建設研提計畫,申請補助經費,協助店家裝置簡易污水處理設施,截留油脂及澱粉殘渣,使用生物菌加速其自然分解及消化,有效減少有機營養物流入溪流,污染河川。現已招募一批溪流保育巡守志工,安排進修一系列關於溪流生態及水質檢測的課程,實際操作進行溪流踏查及檢測。4月18日配合世界地球日的來臨,將舉辦華山河川巡守志工隊成立授旗儀式,並安排志工隊帶領參加民眾實地檢測水質及下到溪中踏查,體驗溪流自然生態之美。初步希望透過這兩方面的規劃,逐漸建設華山成為環保的生態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