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從飼養走向戶外,在自然中尋找夢想!

      不知道是我太懶,還是從小就住在鄉下,很多物種隨處可見,所以沒有養過生物,也懶得養物種。最近這幾年一直接觸環境教育,所有的觀察認識都是走到野外,所以看著很多人打著生態旅遊的採集捕捉團,都有股淡淡的哀傷。
       其實野生動物並非是不能採集,在野生動物保育法中規定,教學,研究調查均可採集捕捉,但要經過申請經主管機關同意,但法徒具形式,有多少人遵守規定,而政府亦毫無作為。
        現在台灣幾乎所有小學生都會飼養生物,但過度的採集捕捉是否會造成食物鏈的崩解,仍待長期追蹤觀察,而孩子的飼養,老師是否有指導,從物種選擇,到食材與環境營造,是否有學習到觀察與記錄,羽化之後是否有找到適合的野外環境野放,這都是老師家長孩子所需要對的課題。
多少人都喜歡寫下以蒼穹為幕,大地為床的浪漫,但事實上又有多少人真的嘗試過,在戶外看山川大地,日月星辰,看著幾乎都不認識的美麗動植物,都少人會去思考人與環境,人與萬物之間的關係,甚至會冥想,想未來,做個不一樣的夢想,大部份的人還是非常欠缺,因為都只活在當下,當下的高興就是人。
      在自然中找尋夢想,不是一定要學習認識多少物種,甚至成為專家,而是要讓孩子去找尋問題,發現問題,甚至如何解決問題,奠下未來學習成長的觀念,在台灣學歷至上的今天,相同的學歷還是會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成就,而會有創造力與思考能力的人,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