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歲末回顧

      歲月如流水,轉眼一年又結束了,我又老了一歲,回想今年,臥病在床十幾年的爸爸,脫離了苦海,不知是喜還是悲,也讓老媽的憂鬱症復發,這該是今年最大的憾事。
       今年最重要的事,是終於完成環境教育人員的回訓課程,還有幫環保署上了北中南三場的社區環境教育增能課程,看到一些社區充滿熱情,仿佛看到社區的希望,也看到一些社區,只想如何執行核銷,滿腦子的錢而擔憂。
       自己書讀的少,外文不識幾個字,感謝日本京都大學清水教授與琬惠夫婦的不嫌棄,來訪二次,讓我增加了許多新知,讓自己在環境教育的路上增加了許多寶貴的知識與思維。
       今年也接了不少團體的環境教育行程,一切都順利圓滿,暑假的生態營,也在許許多多的人協助下,順利的完成,唯一比較可惜的是天候不佳,不能在山上,讓小朋友看到美麗的雲林與六輕的汙染。
        在生態上,今年在華山看了多種保育類的蛇種,也看到雲林沒有記錄過的蜻蜓,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上台北看蜻蜓,天空不作美,下著雨,幾乎沒有蜓蹤
      在經濟上,普普通通,沒有透支,勉強打平,也沒辦法捐出太多錢,只能支持幸福芒果計劃與NGO少許經費,展望明年,雖狀況不明,但總要抱樂觀希望,盼望明年真的會更好,我有時間與能力多參與公民運動,經濟也會好轉,讓家人能衣食無虞,也能做更多的事。
       





歲末的最大禮是一本快二百頁的書面審查資料,老實說,很多做政府計劃的團隊都是為了計劃而做,事實成效如何,大家心知肚明 ,過與不過天知道。

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生態旅遊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很多人分享的生態旅遊活動,所謂的生態旅遊名師,都是帶著一群大小朋友,用粗糙的捕蟲網,去抓蝴蝶,蜻蜓,還比賽誰抓的比較多,說這是生態旅遊,還有捕殺百步蛇的生態旅遊,結語,還用尊重生命,把所抓物種放生。
       還有所謂生態名師,把樹蛙跟卵泡,拿到室內上生態課程,環境倫理,生命教育,蕩然無存我在二個環境教育場所,看到的是沿途灑著石灰,不知道是何用途,防蛇嗎?還是要汙染環境?蛇會怕石灰是老一輩的傳說,現在證明是無效的,從事環境教育的人,難道連基本常識都沒有,灑石灰,到頭來就是破壞汙染環境而已。
       難怪我從事多年的生態旅遊,一直都無法成為名師,我終於知道原因,因為我怕青蛙,蜻蜓,蝴蝶,蛇,因為我每種都不敢抓,無法引起共鳴。
       而所謂的生態旅遊是一種負責任的旅遊模式,包含四個基礎核心:最小的環境衝擊與當地文化衝擊、最大的社區經濟利益與最大的遊客遊憩滿意度。生態旅遊的核心價值在保育自然環境、維持地力、保存傳統與文化、發展在地經濟等,也因此被視為永續旅遊模式的代表。
       






但如今,有多少人假生態旅遊之名,行破壞生態之實,台灣的生態旅遊,還有漫漫長路要走,也盼望從事生態旅遊的名師,能真的會用尊重生命的態度去教育下一代,參與的遊客,也能將心比心,以萬物生而平等的心態,去尊重萬物的生存空間與自由。

2015年10月4日 星期日

一畝田

      我有一畝田,當初是父母親辛苦掙來的,還用這一畝田,把我們五個兄弟姐妹,拉拔長大爸爸在田裡工作受傷成植物人,媽媽把這一畝田交給了我,那時候,我想賺大錢,所以我把一畝田租給別人耕種,種了二年,承租者說不划算,不租了,我收回來自己收成,但那時候雜務仍多,我認為讓父母辛苦一生的心血,任其荒蕪,也不是辦法。
      後來我就讓一些親戚,免費管理,我只要求二件事,一不能噴農藥與除草劑,二不能過度荒蕪,讓人說,我的這畝田跟沒有人的一樣,每個人當初都說好,但或許是免費的,都不重視,只會在咖啡成熟時期出現,去採收咖啡,平時也是不聞不問。
      結果又回到原點,回到自己的手中,我真的不是一個好農夫,又給學校認養,提供學生的免費農場,唉~一樣的故事,一樣的情節又出現,雜草比我還高,我都快看不到我的咖啡樹了,我真的是很悲情的農夫。
       或許我們家的這畝田,從我爸媽開始耕作,就不噴農藥,所以生物多樣性還不錯,前年弄個生態池,馬上就有二十種蜻蜓來報到,今年已經突破三十種,蝴蝶也超過60種,青蛙也來了十幾種,現在我的一畝田,已經快變成生物的樂園,這不知是否是我的夢想,還是我過度的懶惰,從沒有好好利用爸媽給我的土地。
      未來我希望我的一畝田,可以人與萬物共榮共存,當然啦!也還是要加減有點農作收穫,不要真的成為荒草漫漫的廢墟。





2015年9月26日 星期六

諸羅樹蛙棲地與其他蛙類





古坑平原在竹林裡最重要的是二級保育類的諸羅樹蛙,還有其他蛙類。
1:諸羅樹蛙,在春天到秋天之間,只要開車經過古坑平原有竹林的農田,或多或少都可以聽到諸羅樹蛙的鳴叫聲,觀察諸羅樹蛙最重要的是要小心腳下,不要踩到卵泡,諸羅樹蛙的卵泡主要是在竹林中靠近竹筍生長的邊緣,比較突起的地方,當孵化成蝌蚪時,才會到竹叢之間的比較低窪有積水的地方。所以進入棲地觀察時,不要只注意竹林上方。
2:中國樹蟾,在竹林中,中國樹蟾數量也不少,容易觀察,可靠鳴叫聲找尋,一般大部份都是竹葉跟接近竹枝間。
3:小雨蛙,本區小雨蛙數量頗多,在下雨過後,很多水溝均容易見到。
4:黑蒙西氏小雨蛙,本區數量比小雨蛙少很多,要細心聽聲音,比較容易見到。
5:史丹吉氏小雨蛙,幾乎每次觀察都會見到一二隻,但數量沒有很大,也許是該針對本種做次普查,會比較好。
6:澤蛙,本區因為有水稻田,所以澤蛙數量頗大。
7:虎皮蛙,水稻田還有一些虎皮蛙族群,但竹林裡則沒有,要觀察時就要離開竹林到稻田周遭環境。
8:貢德氏赤蛙,在比較大的蓄水區域還有。
9:面天樹蛙,數量普通,比不上山區,但還是容易遇見。
10:布氏樹蛙,數量沒有很多,但在竹林裡還是會偶遇。
11:黑眶蟾蜍,本區已經是平原,都是黑眶蟾蜍,沒有盤古蟾蜍,晚上很容易遇見。
以上是我這幾年在古坑平原夜觀諸羅樹蛙時,所看過的蛙種,沒有記錄到,不代表沒有其他種類。

2015年9月25日 星期五

華山蛙類的觀察




華山蛙類觀察主要是以華山教育農園為主,其他地區為輔,在華山觀察過的19種蛙類,本區就記錄了17種,而且教育農園是以產業道路周邊,約300公尺左右,適合初學者或缺乏經驗者入門。
本區蛙况甚佳,唯蛇類甚多,龜殼花,雨傘節,赤尾青竹絲為大宗,還夾雜著其他不少種的蛇類,如環紋赤蛇,白梅花,赤腹松柏根,台灣鈍頭蛇,白天還有一些無毒的大型蛇類,觀察者宜有安全配置,盡量穿著雨鞋,少靠近草叢。
本區蛙類分6科17種,沒有外來種
1:中國樹蟾,本區與華山地區,樹蟾數量均不多,觀察到都要機會,如果想觀察樹蟾,可選擇古坑平原竹林,與諸羅樹蛙一起觀察。
2:黑眶蟾蜍,本區因為海拔到600公尺以上,以夏季比較多,進入秋天就比較少,華山全區均有。
3:盤古蟾蜍,本區與華山地區,數量均多,特別在入秋之後,溪流與有水的地方,均可看到蝌蚪的群聚。
4:布氏樹蛙,本區與華山全區均有,數量也不少,只要有靜水的地方均可看到卵泡與蝌蚪。
5:面天樹蛙,本區與華山均可見到,特別是夏季時的雨後晚上,可以隨處可聽到其鳴叫。
6:褐樹蛙,本區與華山均有,特別是溪流或山溝附近。
7:日本樹蛙,本區與華山全區均可見到,夏季晚上容易聽到其鳴叫聲音。
8:艾氏樹蛙,本區數量不多,以要進入農園的停車場周遭,早期華山竹林甚多,艾氏樹量比較多,現因棲地破壞,數量漸漸稀少,但仍有許多地方可以見到。
9:莫氏樹蛙,本區唯一綠色樹蛙,一年四季幾乎都有機會見到,特別進入秋天繁殖季節,日夜都會聽到鳴叫聲。
10:黑蒙西氏小雨蛙,本區與華山全區數量均多,但保護色很好,不容易找,雨後之後,都是鳴叫聲音。
11:小雨蛙,棲地跟黑蒙西氏小雨蛙一樣,但數量比較少,反而可以搭配觀察諸羅樹蛙時容易。
12:巴氏小雨蛙,本區數量稀少,看到的機率偏低,在華山其他地方也不易見到。
13:拉都希氏赤蛙,本區與華山全區,數量均多,幾乎終年可見。
14:斯文豪氏赤蛙,本區數量穩定,華山在山澗與溪流,均可容易見到。
15:梭德氏赤蛙,本區與華山在9月初開始容易見到,極大值在本區幾十公尺之內可以見到幾百隻在產業道路上面。
16:澤蛙,本區數量不多,早期華山以水稻梯田為主,澤蛙是主要蛙類,因為旱作之後,棲地減少,有些局限,但在一些點數量還不少。
17:福建大頭蛙,本區分佈在產業道路的中段,約十幾二十公尺,但族群穩定。本路段龜殼花,雨傘節特別多,在觀察時要特別小心。
18:貢德氏赤蛙,本區因為沒有大型水池,沒有記錄過,但華山其他地區,只要有水池的地方,數量都不少。
19:虎皮蛙,本區因為屬於山坡,故沒有虎皮蛙,早期華山稻田,甚至水溝都很多,現在只有在一些零星的點還有存在。
進入棲地觀察,請用尊重生命,愛惜環境的心,讓生物多樣性可以綿延。
一個生態初學者對華山蛙類的觀察,感恩

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打工看海的日子

                                                                                                                                                            消失中的海岸          
                                                                破落的建築
                                                                荒涼的國土
                                                                凝視
                                                                眺望遠方
                                                                惡魔的城堡
                                                                飄散
                                                                致命的毒氣
                                                                殺人於無形
                                                                唉~
                                                                傷心的故鄉
                                                                可嘆的雲林
                                                                卑微的百姓
                                                                誰會傾聽
                                                                夢裡
                                                                盼望著
                                                                青山綠水
                                                                夢醒
                                                                是幻
                                                                是空







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

森里海連環學

       日本為了環境保護,從里山倡議,一直延伸到里海,京都大學並在2012年,開設了森里海連環學的課程,希望培養更多有環境意識與守護能力的優秀人才。
       森里海連環學程裡,包含了整個生態系,產業與環境資源管理與利用,溪流環境與流域沿岸的環境政策,一直到海岸與海洋資源,環境與生物間的關係,希望創造出人與環境與生物的共榮共存。
       在全球暖化,氣候異常的今天,環境的承載力更加脆弱的現在,全世界各國無不在為所面臨的第六次大滅絕而努力,台灣所面對的困境,更是艱難,我們的政府關心了嗎?努力了什麼?
台灣面臨了國土碎裂,農地流失,空汙嚴重,到處都有汙染源,偷排偷倒有毒廢水廢棄物,政府覺醒沒有?人民覺知了嗎?
       台灣雖然通過環境教育法,但環保署自己卻帶頭違法,環境倫理,環境正義,蕩然無存,又如何要求人民遵守。
       未來是否要整合各種課程,從登山倫理與無痕山林,一直延伸到里山里海,從小一系列的教育做起,而非只是口號,官員只有看見財團,而沒有看見永續,讓台灣未來真的能成為人間淨土。





2015年8月5日 星期三

農地的價值

農地的價值是什麼?
在投機炒作的人眼中,是金錢的累積,是賺錢的工具。
在辛苦的農民眼中,是一家溫飽安身立命的所在,是自己的根,雖辛苦卻是和樂融融的天地。
在生態保育人的眼中,是生物多樣性的棲地,是人與萬物共榮共存的好所在。
在執政的官員裡,是肥肉,是可以用征收開發賺大錢的地方。
如今,農地的價值安在,只看到貪婪的人,一直在吞噬著這山河,農地碎裂流失,未來如何永續,要給後代子孫留下什麼?

小時候家裡窮苦,爸媽辛勤工作,買了一些農地,他們告訴我,農地只要辛勤付出,就會有收穫,後來剛好碰到台灣大量建造寶塔的年代,很多人要來買這塊土地,哪時台灣的利率,還有8趴多,定期利息就比辛勤工作的農作的收入多二十倍,爸媽也不為所動,說那是道德良心,要考慮附近鄰居的感受,錢只要夠用就好,老天爺給我們好手好腳,就是要工作
我不是好農夫,種出的莊稼,根本無法讓我過活,但我能會守住這些農地,農地的價值,在我家就是我們的根,是賴以傳承的祖產,經濟的重要不是絕對,未來我也會讓自己美好的農地,繼續的傳承




2015年5月1日 星期五

農業的未來

        家裡早期的農業是隨著時代在轉變,小時候家裡是水梯田與坡地的果樹種植,後來外銷竹筍的發展,讓全村幾乎都轉作成麻竹筍,接著竹筍沒落,檳榔就大量興起,直到九二一之後,咖啡跟檳榔幾乎就是雜作比較多。
       其實台灣的農民適應性是很強,而且非常認命的一群,但要改變許多措施,農民才有未來,才能有尊嚴,甚至增加收入,讓更多人願意投入農業的市場。農作物容易受到不懂媒體的報導,讓農民的心血,一夕之間損失惨重,農民的苦,不知何處去申訴,最近從鳳梨到芒果都是這樣的結果。
       台灣的農業的未來,要重新個規劃出更好的通路,不是被少數人控制,予取予求,菜土菜金,所以農夫市集與道之驛,都是可以執行的方向,讓農民增加收益,而且農民要為自己生產的作物負責。所以相對生產履歷與友善環境的耕種是未來台灣農業最重要的方式。
          生產履歷就是生產者對消費者的負責態度,可以確保生產品質,並提高生產價值。而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是對環境與產品的負責,降低農藥使用,無農藥殘留的檢驗,都是可以讓消費者增加信心,以日本越光米為例,它們的包裝上面就是寫著減少農藥使用,是安全用藥的方式,而且農藥零檢出,甚至還要有生產者的姓名與連絡方式,這是對消費者的保證與生產者的榮譽與信心,這是台灣未來該走的路。
       而且台灣每年的稻米食用量年年降低,而五穀雜糧則逐漸增加,這也是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偏低的原因,所以政府部門是該強化研究適合台灣環境的雜糧類食物,而且技術輔導,而不是要仰賴進口,讓台灣的農業也走向多元發展,讓農民有更高的收益,這才是農業的未來。
       




          台灣的食品作物,檢驗比較流於形式,不然就不會有許多的食安問題,負責認證的單位均缺乏公信力,幾乎都是民間組織,從有機到GMP,到食品評鑑,真正懂的人根本不會去相信這些檢驗 ,以台灣的環境,有機老實說是非常困難的,台灣的空氣水存在多少汙染,當雨下時,我們空氣中的重金屬隨雨水到田園,就算不下雨,晚上的露水還是會讓空氣下沉,汙染一樣發生,我們對重金屬檢測幾乎不多,化學物質更是沒有,所以我比較贊成是友善環境的耕作與生產履歷的耕作,這樣可以增加生產者的獲利,消費者的信心,去創造雙贏,但最重要的是政府要有心,強化改善通路,讓產地與消費者之間的價差不致於太大,讓消費者更有心使用國產農產品,這才是台灣農業未來發展的主流。

2015年4月26日 星期日

尼泊爾地震之後的醒思

照片取自網路

       前二天尼泊爾發生規模高達7.9的地震,造成大量的建築物與人民死亡,而身處地震帶的台灣,人民思考了嗎?政府反省了沒有,有何需要加強或應變計畫嗎?
       台灣處於地震活躍的地帶,台灣本島本身就是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組合成的島嶼,所以每年都有大小不一的地震,但我們的政府跟人民,從未思考如果碰到如果九二一大地震的狀況發生時,又該如應變,我們的核能電廠跟水庫,很多處於地震帶上,甚至就直接在斷層帶上如果大地震的震央在附近時,會有何災難發生,政府思考過沒有,該如何去面對災難。
       台灣現在的防災教育,只剩下學校在九二一當天或前二天,學校辦理個地震演習,短短幾分鐘,這樣就能發揮作用嗎?防災應變難道只是個作秀應付的活動,對學生有幫助嗎?
       前不久日本研究報告,當沖繩發生大地震時,海嘯二十分鐘就會到達台灣海岸,我們政府有針對這研究報告做預防措施與教育嗎?我們的核電廠能否承受海嘯來襲,有應變方式嗎?我們的政府只有想到政權跟財團,人民的福祉都不重要。
       日本在2007年關閉了世界第一大核電廠,有七座反應爐,他們有缺電嗎?當初這核電廠也是因為地震受損而關閉至今,日本到現在也不准這核電廠重新啟動,後來三一一,更造成日本人大量的人員死亡與輻射,現在沒有重啟核電廠的日本,經濟有垮了嗎?有缺電嗎?政府真的不需要一直恐嚇人民。
       台灣是海島,日本三一一之後,因為海嘯的傷害,全心全意的投入海嘯研究,希望降低傷害,台灣的無能政府有想去推動研究嗎?最近的海嘯APP系統研究出來問世,台灣政府有去學習嗎?
誰都不希望天災的到臨,但天災又豈是人所能控制,唯有防災教育的落實,預防應變的方式正確,才能降低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
      我盼望我們的官員學習日本的負責認真的態度去面對未來的可能災難,不是只想當官,光耀門眉,多替台灣這塊土地用點心,讓生活在這的人民是有希望與未來。

2015年4月17日 星期五

無知與高知識水平

       最近我突然覺得自己好無知,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是該怪自己,年少不喜歡讀書,文創不會,也不懂,教育更是不會,第一次跟文創接觸到是,某文創公司標計劃,把我放到他們文創公司的團隊,第二次應該是瓶中魚的文創吧!
       最近更在新聞上看到台北市說假文創請離開台北市,但到現在我還是不懂文創的意思是什麼?這二天看到高雄某文創公司招募學生上生態課程,把莫氏樹蛙抓來室內上課,把莫氏樹蛙的卵泡摘取拿到室內上課,說是生態教育,還要學生尊重生命。
       我沒有讀書,從來不知道什麼是老師,只記得小時後的話,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也不是老師,不懂老師的教育方式,當我留言說這是違法,而且會傷害生命時,竟然有人跳出來說,他們都是高知識水平的人,知道在做什麼?我真的無言,因為我不是老師沒有資格去指出錯誤的教育方式。
      時代在變,教育的方式是否與時俱進,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人與萬物,生而平等,敬天惜地,尊重生命,愛牠就不要去傷害牠。
       我只是個不學無術的人,所以比較無知,環境教育推了這麼多年,台灣人成長了多少,對土地與萬物的尊重,提升了多少,我不知道,我突然覺得台灣人甚至不如強國人,前幾年與強國的一流大學校長談土石流與防災,他們都很認真的發問,我認識台灣的專家學者也不會說他們是高知識水平,所以我不知道什麼是高知識水平的人,是外星人嗎?還是自我感覺良好的人
,還是不之民間疾苦的官員未來我該是選擇默,當個沈默默無語的無知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