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6日 星期日

尼泊爾地震之後的醒思

照片取自網路

       前二天尼泊爾發生規模高達7.9的地震,造成大量的建築物與人民死亡,而身處地震帶的台灣,人民思考了嗎?政府反省了沒有,有何需要加強或應變計畫嗎?
       台灣處於地震活躍的地帶,台灣本島本身就是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組合成的島嶼,所以每年都有大小不一的地震,但我們的政府跟人民,從未思考如果碰到如果九二一大地震的狀況發生時,又該如應變,我們的核能電廠跟水庫,很多處於地震帶上,甚至就直接在斷層帶上如果大地震的震央在附近時,會有何災難發生,政府思考過沒有,該如何去面對災難。
       台灣現在的防災教育,只剩下學校在九二一當天或前二天,學校辦理個地震演習,短短幾分鐘,這樣就能發揮作用嗎?防災應變難道只是個作秀應付的活動,對學生有幫助嗎?
       前不久日本研究報告,當沖繩發生大地震時,海嘯二十分鐘就會到達台灣海岸,我們政府有針對這研究報告做預防措施與教育嗎?我們的核電廠能否承受海嘯來襲,有應變方式嗎?我們的政府只有想到政權跟財團,人民的福祉都不重要。
       日本在2007年關閉了世界第一大核電廠,有七座反應爐,他們有缺電嗎?當初這核電廠也是因為地震受損而關閉至今,日本到現在也不准這核電廠重新啟動,後來三一一,更造成日本人大量的人員死亡與輻射,現在沒有重啟核電廠的日本,經濟有垮了嗎?有缺電嗎?政府真的不需要一直恐嚇人民。
       台灣是海島,日本三一一之後,因為海嘯的傷害,全心全意的投入海嘯研究,希望降低傷害,台灣的無能政府有想去推動研究嗎?最近的海嘯APP系統研究出來問世,台灣政府有去學習嗎?
誰都不希望天災的到臨,但天災又豈是人所能控制,唯有防災教育的落實,預防應變的方式正確,才能降低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
      我盼望我們的官員學習日本的負責認真的態度去面對未來的可能災難,不是只想當官,光耀門眉,多替台灣這塊土地用點心,讓生活在這的人民是有希望與未來。

2015年4月17日 星期五

無知與高知識水平

       最近我突然覺得自己好無知,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是該怪自己,年少不喜歡讀書,文創不會,也不懂,教育更是不會,第一次跟文創接觸到是,某文創公司標計劃,把我放到他們文創公司的團隊,第二次應該是瓶中魚的文創吧!
       最近更在新聞上看到台北市說假文創請離開台北市,但到現在我還是不懂文創的意思是什麼?這二天看到高雄某文創公司招募學生上生態課程,把莫氏樹蛙抓來室內上課,把莫氏樹蛙的卵泡摘取拿到室內上課,說是生態教育,還要學生尊重生命。
       我沒有讀書,從來不知道什麼是老師,只記得小時後的話,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也不是老師,不懂老師的教育方式,當我留言說這是違法,而且會傷害生命時,竟然有人跳出來說,他們都是高知識水平的人,知道在做什麼?我真的無言,因為我不是老師沒有資格去指出錯誤的教育方式。
      時代在變,教育的方式是否與時俱進,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人與萬物,生而平等,敬天惜地,尊重生命,愛牠就不要去傷害牠。
       我只是個不學無術的人,所以比較無知,環境教育推了這麼多年,台灣人成長了多少,對土地與萬物的尊重,提升了多少,我不知道,我突然覺得台灣人甚至不如強國人,前幾年與強國的一流大學校長談土石流與防災,他們都很認真的發問,我認識台灣的專家學者也不會說他們是高知識水平,所以我不知道什麼是高知識水平的人,是外星人嗎?還是自我感覺良好的人
,還是不之民間疾苦的官員未來我該是選擇默,當個沈默默無語的無知之人。








2015年4月12日 星期日

無知與盲從


       台灣最喜歡的是複製抄襲,然後透過媒體的炫染,更加速了這股歪風。之前社區彩繪,透過報導,全台灣到處都在彩繪,甚至是彩繪外國的東西,殊不知,彩繪對人體的危害,在台灣已經夠可憐的空氣中,還要自己加入更多有毒物質,現在這股歪風,甚至吹進校園,教育場所,不是更要為下一代著想嗎?怎會去毒害天真無邪的學生,悲哀的台灣教育。
       旅遊的目的何在,是要調適身心,讓自己放鬆壓力,但媒體的一窩蜂的報導炒作,很多人去追逐各式各樣的花開。,追逐仿冒的外國風味景點,去人擠人,塞車,攤販凌亂,一點旅遊品質都沒有,好像媒體報導過的地方,我沒有去過,就是跟不上時代的腳步,是很遜的事情。
       現在還有多少人願意走入農村,看看田園之美,看看稻浪,看看大自然的美好,在僻野鄉間,探尋生物多樣性的美好,只有一味盲目的去追逐的報導。
        現在是螢火蟲到來的季節,看到的都是為了賺錢亂寫的廣告新聞,還抓保育類的螢火蟲拍照打廣告,甚至抓了整塑膠瓶的遊客跟進,從未去寫到環境倫理,尊重生命的賞螢方式,真是可悲。
然後為了幫業者炒作賺錢,標題聳動,預估幾十萬大軍的螢火蟲出動,生物的多寡,豈是沒有根據的報導,真正有研究的專家都不敢預估會有多少出現,因為氣候,環境,很多細微的狀況都會有影響物種出現的時間與數量。
      未來也盼望媒體人,用點心思,多關懷台灣這塊土地的變化,環境的問題,不要只有無聊與無知的新聞,讓台灣人能成長,得到知識,不是只會盲目的追逐,給台灣一個優質的環境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