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日治時期的台灣咖啡發展

      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國力日益強大家,所以歐洲的飲食服飾裝扮,都被列為時尚高尚的行為,所以咖啡快速在日本興起,可惜咖啡是熱帶植物,分佈在大約南北緯二十度之間,日本無法種植咖啡。
       1895年甲午戰爭之後,日本據台澎,開始有嘗試在各地零星的種植,直到明治三十五年(西元一九0二年),故田代安定氏(總督府技師)於創設殖產局恒春熱帶植物殖育場(為現在林業試驗支所的前身),使用馬尼拉系咖啡母樹種子,加以試種,另自小笠原島進口爪哇系統的種子,極力謀求推廣。因此,在日本領台前雖有小規模的栽培,但頗具規模面積的試驗性栽培,應以今日恒春林業試驗支所前身的恒春熱帶植物殖育場為開端。幸好當地的氣候風土,適合於咖啡的栽培,自種植後第三年開始結實,四年生咖啡樹收穫半磅,六年生咖啡樹則可收穫一磅,其栽植面積曾達三町步多。自明治三十八年以後,年年都有收穫,四十一年之後,每年大約生產一石(一八0•三公斤)現在還有約八九斗的收穫。其生產的咖啡豆,在明治四十年東京舉辦的勸業博覽會展出,另在大正四年大正天皇即位大典時,特別指定使用國產的恒春咖啡。換言之,台灣咖啡達到相當程度的收穫量,始自恒春林業試驗支所,而是早在明治四十一年以來的事。」
        該所除阿拉比卡種外,其他咖啡如賴比瑞卡、羅巴斯卡、牙買加、勞利弗利亞、史丹諾菲拉、等予以試種的結果,都在樹性、收穫量方面,遠不及在來的阿拉比卡咖啡。
大正六年嘉義農事試驗支所(當時為殖產局園藝試驗場嘉義分場)開設以來,上述恒春支所試種各種咖啡的結果,以阿拉比卡種獲得壓倒性的優秀成績。於是發表頗有希望成為企業性計劃。(台灣農事報二五八號)
        在士林園藝試驗支所的樣本園內也試種阿拉比卡種咖啡數株,十年之後達到盛產期,其中優良的咖啡樹,一株產出生豆二磅以上。
根據試驗所在台灣全島(恒春、嘉義、士林)種植阿拉比卡咖啡,各所都獲得相當的成績,此當可視為完成試種的成果。
        再觀察民間的實際情況,在花蓮港廳豐田村,雖然量少,已有咖啡產品作為副業商品在販賣。觀察各種情況後,覺得在台灣栽植咖啡,已可寄予相當大的希望。
在大正元年,台東廳從殖產局獲得阿拉比卡咖啡的種子,把它種在該廳南區呂家警察官吏派出所院子裏,成績良好,樹齡已達十六年,樹根周圍超過一尺的已有十株。
       在花蓮港豐田村移民指導所內的咖啡樹加以移植後,現在已有成為該村的原木。又大正五年該廳玉里笹原氏稱,因獲得阿拉比卡咖啡種子,因之而得到原木云云。還有從上述呂家的種子直接作為原種的說法,簡言之,就是殖產局分配的阿拉比卡咖啡,這是不容置疑日本預估未來每年需要進口3萬擔的咖啡,如果要在台灣來生產,所需的生產面積,大約3750甲土地(一甲以生產八擔計算),如由全島來供應,亦非難事。尤其擁有許多適合於種植咖啡的東部台灣山腳地帶,其能提供一半土地,似非難事。
        雖屬於同一種的咖啡,由於生產地的氣候,風土或調製品的不同,而可以生產特殊的咖啡,已於前面加以敍述。因此可以預料,將來東部台灣的咖啡,必能出現如豐田咖啡、吉野咖啡、鹿野咖啡、玉里咖啡、舞鶴咖啡、知本咖啡等,具有品牌的咖啡,陸續推出市場。
這也是後來在1930年圖南株式會社在古坑山區大量有規模種植咖啡的原因。

顯示更多心情

2017年11月26日 星期日

台灣咖啡的始祖—福建巡撫丁日昌


1871年日本宮古島漁民漂流到現在牡丹鄉位置,與原住民發生衝突,被殺了54人,日本要求清朝撫恤受難者,清朝回應,化外之民非我管轄,所以1874年三月出兵征戰,史稱牡丹事件,這事造成日本侵略亞洲的開端,造成甲午戰爭,台灣被日本統治五十年,台灣也成為日本南向的基地。
福建巡撫丁日昌於1876年(光緖2年)至台主持台灣事務,繼續推行撫番政策,特注重番民的教與養,1877年3月釐定「撫番開山善後章程二十一條款」。
丁日昌頒定這具體而微的「撫番開山善後章程二十一條款」從章程內容除可窺知當時原住民生活狀況,原住民與漢人交往關係外,其他第十六條有以下的敍述:
靠山民番除種植薯芋、小米自給外,膏腴之土,栽種無多以致終多貧苦。應選派就地頭人,及妥當通事,帶同善於種植之人分投各社教以栽種之法。令其擇避風山坡種植荼葉、棉花、桐樹、檀木,以及麻、豆、咖啡之屬,俾有餘利可圖,不復以游獵為事,庶幾漸底馴良。所有各項種子,由員紳赴邵局頒給。俟收成後,將成本按年繳還,以示體恤。其某某處種植某項若干?次年生發若干?收成若干?責令該員紳稽查冊報,分別有無成效,以定責罰。
因為後來尚未找到其記載收成資料,甚憾,而這是台灣史上最早紀錄種植咖啡的紀錄,比英國人1884年還早了7年